蘇報訊(駐崑山記者 佔長孫)“我沒帶現金!”1月14日,在崑山市黃河路,因車窗拋物而被城管處罰的季先生本以為能僥倖逃過,沒想到城管執法人員拿出執法終端,生成了付款碼。
當前,移動支付已全方位覆蓋居民各種生活場景,但在日常城管“微執法”過程中,往往出現行政相對人未攜帶現金或執法人員找零難等情況,導致小額罰款難以順利收繳。為進一步優化服務舉措,崑山市城管局聯合金融機構,在全省率先研發掃碼支付繳納罰款功能,進入“碼上繳款”新時代,大大提升執法辦案效率。
早在2018年,崑山被省住建廳列為城市管理“雙微”快速處置機制試點城市。作為一個人口近300萬的縣級市,崑山城市管理工作面臨人員少、任務量大的局面。在掃碼支付模式下,行政相對人通過掃描執法終端自動生成的付款碼實現自主罰款繳納,罰沒款直接進入財政非税專用賬户,整個過程僅需幾秒,不僅節約執法時間,而且有效杜絕“罰而不繳”的情況,讓法律法規更好發揮威懾和約束作用。
“移動支付的順利推行,既是便民服務的一小步,也是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的一大步。”崑山市城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,以此為契機,崑山市城管局直面城市管理“痛點”“堵點”,對類似車窗拋物、隨地吐痰、亂扔垃圾等城市管理領域中事實清楚,但又情節簡單、後果輕微的違法情形進行快速查處,有效解決行政執法“最後一公里”問題。
在查處行動中,崑山市城管局創新探索“一發動、二處罰、三轉發、四表態、五抄告”治理五步工作法,對不文明行為採用取證、倒查的方法進行現場查處,鼓勵違法當事人通過微信朋友圈發佈“共同抵制‘小微’違法行為”的倡議。同時,建立“城管查處—抄送單位—內部教育—反饋城管”的“微執法”閉環化工作機制,依託勤務指揮平台,利用人工智能行為識別技術進行收集和記錄,生成影像數據及書面材料,形成“線上查、線下處”的精準治理體系。
2020年,崑山城市管理“微執法”查處結案超10萬起,平均每天完成“微執法”查處結案280餘起,推動市民規則意識和自律能力不斷提升、城市環境秩序日漸改善、城市品質更加彰顯,“微執法崑山模式”還吸引省內外多個市、縣相繼前來交流學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