沈建東在分享會上講述。記者 姜鋒 攝
本報訊(記者 姜鋒)昨天晚上,資深民俗專家、蘇州博物館研究館員沈建東攜新書《知味蘇州》做客蘇州上書洲書院,與讀者分享蘇州食事的古今人文和四時風物,講述煙火江南的嫋嫋餘温。
《知味蘇州》是沈建東多本民俗專著之外第一本關於蘇州美食的書,歷經5年精心打磨。全書以飲食風情為線,把江南的歷史春秋、人物逸事、故事傳奇、民俗風情、唐詩宋詞、歌謠諺語等如珍珠般串聯起來。飯稻魚羹、軟糯糕團、風情水八仙、四季小吃、老店美食、歷代茶史……該書從美食始,落筆人文,挖掘文史,在讀者面前徐徐展開一幅活色生香的蘇州美食風情畫卷。
蘇州有着豐厚的自然食材資源稟賦,但卻不是饕餮盛宴的風致,反而是珍惜食材,物盡其味,崇尚本味。沈建東説,她最喜歡的一道萊就是清水煮雞頭米,隨剝隨煮,細“剝小庭幽”,慢慢咀嚼,無味至味,有時也會加些蓮心、一粒紅棗,或者撒些幹桂花。她表示,美食跟心境、修養、價值觀、審美都相關聯,詩情畫意需要靈感,而好的菜也像名畫一樣,有靈感才能更美味。
沈建東強調,蘇州的工藝美術能做到極致,或跟美食有關。“蘇州人喜歡吃水裏的東西,就需要有靈巧的舌頭。許多老蘇州吃完的魚看上去還是條完整的魚,吃完的蝦看上去還是隻完整的蝦,這種精密度造就了發達的大腦,所以蘇州人非常擅長玉器、刺繡、雕刻等精妙的工藝。”沈建東説。
説到寫作該書的目的,沈建東表示,希望通過這本書讓更多讀者瞭解古人不時不食等含有“天人合一”傳統智慧的生活方式,藉以尋回日益遠離自然的現代人失落的“精神家園”,安頓現代人的“文化鄉愁”。